这部生死抉择是2000年票房冠军,因为中央规定每个党员都要观看,相当主旋律,但有些内容还是不错的,比如“老同志”那段真是深刻。最近上面又发话,要开禁反腐题材,希望能有新气象
高三时和妈妈一起去看的,剧情如下所示。还有印象,当时政治老师也看了,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是省委书记也涉案了呢?中国的问题在于缺少能长效执行且有监督的体制,只是指望上级官员的明察秋毫,终归不是常规解决之道。
喜欢看"生死抉择"的人也喜欢······脱衣舞娘……强奸陷阱……大鸿米店……
这个电影现在是不可能通过审查的
组织初中生去看这种片子真心大丈夫?
“中纺的问题,你要是真查,就真有问题,不查没问题,你要是小查就是小问题,要是大查,就是大问题……真要是查起来,恐怕会影响到你。”无意点开这部2000年中央要求每位党员必须观看的话题影片,不知不觉居然就重看了一遍。除去李高成这位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存在、即使存在也难以生存的市长不谈,片中展现的以一个纺织厂为中心衍生出的巨大无边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的腐败可谓触目惊心,相较之下,若干年后的《人民的名义》也不过如此了。
刀压脖子不得不看的电影
主旋律里,这部还算不错的。
大一的法理课特别节目,看完还得写读后感.里面的对白还没播我都知道下一句讲什么.这些都不算什么,最雷的就是电影放完的当天晚上,看到我的sb下铺发了一条状态:"看电影想起了我的爸爸..."(意思是她粑粑和主角一样不是贪官)..当场雷焦
如同片中背景国企改革面临巨大困难一般,中国电影在市场化的探索路上也是坎坷波折。此片是中国有正式票房纪录以来,第一部票房突破1亿元的国产电影。听闻当年电影院有人鼓掌,之后反腐防变成了主旋律的一部分,电影上映第二年适逢苏联十周年祭。PS我差点把王庆祥错认成高仓健,2000年的大连城建真是发达。
单纯从影片的质量本身来看,这部电影确实拍得还不错:导演的镜头语言运用挺到位,演员的表演也中规中矩,故事的来龙去脉叙述得也尚可,人物形象塑造也个性鲜明,主题自然是很主旋律啦!不过小瑕疵还是蛮多,尤其是旁白,简直是败笔,去掉更好?话说,同场几个观众在猜疑他女儿是不是真的痴呆?演得好像。-中国电影博物馆(6号厅)
本片是内地有票房统计记录以来第一部票房过亿的电影,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来说其实本片的完成质量还是比较高的,虽然是二十年前的片子了,但是片中的尺度比起现在的反腐剧来得更大,不仅仅只是高大上的口号式对白,而是将官场潜规则通过反派的嘴讲出了,简直是良心之作,毕竟正义战胜邪恶的结尾改变不了
几岁的时候,在市政府的大礼堂,被爸爸带去看的,和单位的小朋友在过道上跑来跑去,终于安静下来后看见了李高诚。
开始一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样子,然后**机关一介入,各色反动分子旋即被捏灭…什么神奇的展开
6,当年的票房冠军,现在回头看文本其实是蛮犀利的,涉及了国企改革、下岗潮、腐败、官商勾结、官场斗等诸多问题,拿哪一个出来都比坚如磐石尺度更大。当年主旋律操作这类型的剧,不仅是给老百姓看的,更主要的目的是拍给党员干部看的,告诫他们居安思危,有警世恒言的意味在内,现在嘛就不说了。电影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电影感,完全就是一个电视电影的搞法,最后王庆祥的自我告白(所谓一个党员的生死抉择)看的让人头疼,真的只能当电视剧看,作为一个电影太难合格了。
不管是生死抉择还是生死疲劳,只要能生死由命,就是生死无谓。
“我天天在外面反腐败,没想到腐败就发生在自己的家里。”“本来我不想下水,可是整个班子全都烂了。”“有些事看着是个人品质问题,其实是体制机制的原因。”“有权不用,过期作废。”那时候的电影太敢拍了,借着省委副书记的嘴说出了腐败的本质,身处于漩涡,不可能不深陷其中。身处于淤泥,也很难独善其身。清官市长反腐倡廉,查来查去,发现自己早已在风暴的中心。可就算已经被迫不能独善其身,他也没有同流合污,“哪怕把我查的身败名裂,家破人亡,撤了职坐了牢杀了头,也要查到底。我以自己为代价,也不能让腐败分子蒙混过关。”掷地有声的话,敢问有几个人能有如此魄力。
初中時學校組織看的突然想不起來那個智障孩子叫啥了
此片初中全校组织观看,是第一遍。约高中时中央六套播放,看第二遍。2014年6月7日在渥太华看第三遍。
目前难看到的反腐题材,虽然很旋律。